這篇我們來說說花果山
海外有一國土,名曰傲來國。國近大海,海中有一座山,唤為花果山。
解讀西遊的「金丹大旨」派學者認為,東方屬木,花果是木上長的,木能生火,孫悟空是心猿,心屬火。還有人認為,花屬陰,果屬陽,開花結果,「乃生氣一神之妙用」。
但是這些都有些過度解讀,因為更多線索顯示,花果山是在沿襲前作的設定,在《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》裡,護送唐僧的猴行者就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彌猴王,元末明初的西遊記雜劇裡,通天大聖孫悟空的老家是花果山中紫雲羅洞,與雜劇大約同時代的《西遊記平話》裡的則是西域有花果山,山下有水簾洞。雜劇和平話裡的花果山都在西域,而且既是孫悟空的出生地,也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後的鎮壓地。所以,真正應該探討的是,作者為何將西域的花果山,改為東海上的仙山。
花果山設定在東海上,可能原因有兩個,首先就是金丹大旨派學者提出的東方屬木,木生火,而火象徵心猿孫悟空。其次,書名西遊記,實際上有兩次西遊,除了取經外,孫悟空求仙問道是第一次西遊,所以把花果山設定在了東海。
百回本中除了改了花果山的地方外,還改了孫悟空的身世。
百回本中,孫悟空是由山頂上一塊仙石變的。
那座山,正當頂上,有一塊仙石。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,有二丈四尺圍圓。三丈六尺五寸高,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;二丈四尺圍圓,按政曆二十四氣。上有九竅八孔,按九宮八卦。
而在另外兩部中,孫悟空都有其他的身世。
《西遊記平話》失傳了,但根據殘存的資料,這部書裡花果山猴子裡,有個老猴子精叫齊天大聖,並沒有提到從石頭裡蹦出來這個設定。
《西遊記雜劇》裡,孫悟空有兄弟姐妹五個人。
百回本這裡將孫悟空改為天生石猴,而且這個石頭還不一般。其它的都不是關鍵,關鍵是「上有九竅八孔,按九宮八卦。」這句。明代托名李卓吾的批註就在這裡提到:此說心之始也,勿論說猴。
人心臟剛好九個竅,肺靜脈四個,肺動脈兩個,腔靜脈兩個,主動脈一個,兩個肺動脈實際上是一個肺動脈分出去的,所以說心臟八個孔。
原著裡,不是石頭裡直接蹦出一個猴,而是石頭崩裂,出來一個卵,卵見了風,變成一個石猴。
一日迸裂,產一石卵,似圓球樣大。因見風,化作一個石猴,五官俱備,四肢皆全。
這個可就厲害了,作者沒有明說,但是很明顯,天生地養,天是父親,地是母親,孫悟空是上天的兒子,你們想想,在古代什麼人才能被稱為上天的兒子。而且,孫悟空是心猿,天生地養一顆心,他不僅僅是要寫一部小說,而是喻涵了「為天地立心」的創作野心。
學爬學走,拜了四方。目運兩道金光,射衝斗府。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,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
這個「拜了四方」,應該是和很多動物一樣,剛出生,走路不穩,踉踉蹌蹌的,民俗上被稱為拜四方。
真正厲害的是,兩個眼睛放光,甚至驚動了玉皇大帝。
見風化一石猴,在那裡拜四方,眼運金光,射衝斗府。如今服餌水食,金光將潛息矣。
千里眼順風耳回來說是有一個石猴,吃了東西後金光就消失了。
人的出生,回嚎啕大哭,吃了東西就慢慢不哭了。
這裡孫悟空出世後,眼光驚動天父地母,應該是對應人類的出生情況。
然後原著裡就是講孫悟空和猴子打成一片,打賭後發現水簾洞
你看他瞑目蹲身,將身一縱,徑跳入瀑布泉中,忽睜睛抬頭觀看,那裡邊卻無水無波,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。他住了身,定了神,仔細再看,原來是座鐵板橋。橋下之水,衝貫於石窍之間,倒掛流出去,遮閉了橋門。卻又欠身上橋頭,再走再看,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,真個好所在。但見那:
翠藓堆藍,白雲浮玉,光搖片片煙霞。虛窗靜室,滑凳板生花。乳窟龍珠倚掛,纏回滿地奇葩。鍋灶傍崖存火跡,樽罍靠案見肴渣。石座石床真可愛,石盆石碗更堪誇。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,三點五點梅花。
幾樹青松常帶雨,渾然相個人家。
在殘存的《西遊記平話》裡,我們可以知道,水簾洞,鐵板橋都是沿襲前作的設定,後面說裡面有現成的家具,這又是為什麼呢。
孫悟空發現水簾洞的時候,水簾洞不是廢棄狀態,而是使用狀態「鍋灶傍崖存火跡,樽罍靠案見肴渣。」,有生火的痕跡,桌上還有剩飯,似乎一直有人一樣。
明代托名李卓吾在發現水簾洞這裡,做出了四個批註。
第一個,在猴子打賭「那一個有本事的,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」,後面批註說「今世上哪一個有本事鑽進去討出個源頭出來?可嘆!可嘆!」
第二個,在「花果山福地,水簾洞洞天」,後面批註說「人人俱有此洞天福地,惜不曾看見耳」
第三個在「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。」,批註說「哪個沒家當,只是不能受用」
第四個在「我們都進去住也,省得受老天之氣。」,批註說「省得受老天之氣,如此說話,誰說的出」
總結來說,水簾洞就是一個源頭,而且人人都有這個現成的洞天福地,只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,而且這裡可以避免受氣。在孫悟空稱美猴王後,還用了兩句詩來提醒讀者
內觀不識因無相,外合明知作有形。
歷代人人皆屬此,稱王稱聖任縱橫。
再結合後面的情節,孫悟空一受氣就回到水簾洞,一共兩次,第一次是當弼馬溫受氣了,回到了水簾洞,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,在唐僧那裡受氣,回到了水簾洞。
所以,這裡的水簾洞,實際上是暗喻人內心深處一個寧靜的地方,你在這裡可以隨心所欲,這裡什麼都有,天造地設,簡直就是上天為你特地營造的,當你收到挫折,時運不濟的時候,就會想到這個,一想到這個,你內心就會有一個暫時的寧靜。
孫悟空在水簾洞一直過了三五百年的快樂時光,但是,人心是會成長的,三五百年後,孫悟空第一次感覺到悲傷
美猴王享樂天真,何期有三五百載。一日,與群猴喜宴之間,忽然憂惱,墮下淚來。
孫悟空為什麼會突然難過呢?因為他第一次感知到一個恐懼的東西:死亡。
書中借「通背猿猴」之口,說孫悟空這是「道心開發」
只見那班部中,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,厲聲高叫道:“大王若是這般遠慮,真所謂道心開發也!如今五虫之內,惟有三等名色,不伏閻王老子所管。”
所謂「道心」,是儒家思想的一個觀點,與「人心」對應,人心就是人的原始欲望,而道心則是人的道德理性。
道心開發就是說,從這一刻開始,人心開始萌發了向上追求的思想。再想一下原著開頭是詩「欲知造化會元功,須看西遊釋厄傳。」,西遊釋厄傳,在孫悟空感慨死亡的時候,第一個「厄」開始了,「釋厄」,要怎麼解脫這個心靈上的苦惱呢?咱們下次再說。